期刊家
学术期刊
科普期刊
出版社
图书
会议
我的购物车 0

玉米科学

玉米科学

  • 主管单位:   吉林省科技厅
  • 主办单位:  吉林省农业科学院;国家玉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(吉林);国家玉米改良中心;中国农业科技东北创新中心
  • 分类:   农作物
  • 下单时间:   1-3个月
  • 国际刊号:  1005-0906
  • 国内刊号:  22-1201/S
  • 期刊定价:    ¥190
  • 起订时间:   2025年06月
  • 创刊:   1992
  • 周期:   双月刊
  • 出版社:   玉米科学
  • 发行:   吉林
  • 语言:   中文
  • 主编:   才卓
  • 邮发:   12-137
  • 库存:   200
  • 邮编:   130033
期刊收录
期刊荣耀
      • 期刊详情
      • 栏目设置
      • 期刊荣誉
      • 期刊文章摘录
      • 相关期刊
      • 点评详情
      服务推荐
      • 期刊投稿
        1-3月见刊
      • 订阅咨询
        一站式咨询服务
      • 杂志投稿
        在线杂志订阅
      • 发表咨询
        专人持续跟踪服务

      期刊详情

      • 期刊介绍
        • 主管单位:吉林省科技厅
        • 主办单位:吉林省农业科学院;国家玉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(吉林);国家玉米改良中心;中国农业科技东北创新中心
        • 出版地方:吉林
        • 快捷分类:农业
        • 国际刊号:1005-0906
        • 国内刊号:22-1201/S
        • 邮发代号:12-137
        • 创刊时间:1992
        • 发行周期:双月刊
        • 期刊开本:大16开
        • 下单时间:1-3个月
        • 业务类型:杂志服务

      玉米科学简介

      • 《玉米科学》(CN:22-1201/S)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双月刊,自创刊以来,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,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。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。

        《玉米科学》2004年荣获“第四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学术类一等奖”、2004年被评为“中文核心期刊”、2002年荣获“第三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奖”。

      杂志文章特色

      • 1.《玉米科学》来稿应自觉遵守相应学术规范,如有违反,将被记入黑名单。

        2.《玉米科学》论文题目要紧扣文章内容,务求简明、新颖、有足够的信息,一般不超过25字。尽量避免在题目中使用不常用的缩写词。

        3.《玉米科学》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,含有全文的主要信息,采用第三人称表述。阐明研究的目的、方法、结果(含重要数据)和结论,尽量避免使用过于专业化的词汇、特殊符号和公式等。一般要求200~400字。中、英文摘要应对应。

        4.关键词须采用规范的专业术语,一般每篇3~8个。中、英文关键词要一一对应。

        5.作者简介只写第一作者,标于正文首页下方。格式为:姓名(出生年-),性别(民族,汉族可省略),籍贯,职称,学位,简历及从事的研究工作,联系电话(手机),E-mail。

      杂志分析报告

      年度被引次数报告(学术成果产出及被引变化趋势)

      年度期刊评价报告(本刊综合数据对比及走势)

      • 注:年度总文献量的统计不包含资讯类文献,如致谢、稿约、启事、勘误等

      • 注:比率 = 当年基金资助文献量 / 当年发文量 * 100%

      • 注:当年发文量的统计不包含资讯类文献,如致谢、稿约、启事、勘误等

      玉米科学栏目设置

      生理生化·耕作栽培,遗传育种·品种资源,土壤肥料·植物保护,玉米经济,遗传育种·品种资源(吉林省学术期刊名栏),植物保护·土壤肥料,遗传育种品种资源(吉林省学术期刊名栏),玉米机械粒收,其他,生理生化耕作栽培,土壤肥料植物保护,信息,导读

      期刊文章摘录

      摘要:依据相关理论和育种实践提出,在单倍体规模化育种技术基础上,应用单倍体轮选遗传修复原理,纳入主体杂优模式双向轮回选择育种理念,融入分子辅助设计、数据采集与分析处理等现代技术,构建"基于自然加倍为主体的单倍体双轮回育种集成技术体系"。通过对主体杂优模式的双向DH轮回循环选择改良,逐步累加农艺性状相关有益基因频率,快速聚合雄穗自然加倍基因,随育种进程逐步深入,形成两个相互对应的单倍体高自然加倍商业化核心种质群,逐步摆脱复杂苛刻的实验室或工厂化加倍技术环节,步入简捷高效的单倍体田间自然加倍技术体系。该体系能够实现育种技术全新跨越,大幅度提高育种效率,缩短育种年限,简化操作流程。

      作者:才卓,徐国良,郭琦,刘小丹,任军,代玉仙,李淑华,于明彦

      摘要: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,从B73玉米全基因组中鉴定出4个泛素活化酶基因,分别命名为Zm UBA1~Zm UBA4。4个Zm UBA基因编码氨基酸数目在1 030~1 056 aa,编码蛋白分子量在114.63~117.39 k D,等电点在5.18~5.80,且均含有5个内含子。蛋白二级结构预测,4个基因编码的蛋白主要以α–螺旋和不规则卷曲为主,亚细胞定位预测4个基因均定位于细胞核中。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,Zm UBA1基因在根、茎、叶、雄穗和雌穗中呈现组成性表达,Zm UBA2和Zm UBA4基因在雄穗表达量最高,Zm UBA3在叶片表达量最高,呈现组织特异性表达。Zm UBA3在盐和低温胁迫上调表达,Zm UBA4在盐胁迫时下调表达,说明Zm UBA3基因可能参与玉米低温和盐胁迫的应答,Zm UBA4可能参与玉米盐胁迫应答。

      作者:赵秋芳,贾利强,马海洋,陈曙,陈宏良

      摘要:以转玉米精氨酸酶基因ZmARG的T_4代株系AKF65为试材,配置杂交组合,对组合进行农艺性状调查和产量性状鉴定,并将F_1进行回交,采用PCR分子检测手段分析ZmARG基因的遗传特性。结果表明,杂交组合合344×AKF65和WY-1-2×AKF65在株高、穗位高等性状上,与非转基因对照组合相比差异均不显著,在产量、单穗重、穗长等性状上显著高于对照组合,百粒重、粒宽和粒厚等性状上显著高于常规对照品种克玉15。BC1F1回交世代中ZmARG基因分离比例均接近1∶1,表明外源ZmARG基因为显性并稳定插入到基因组中。

      作者:胡英迎,祖红月,邓艳雪,李佩瑶,董晓杰,王振华,邸宏

      摘要:对玉米中的两个I型DGAT基因ZmDGAT1.1和ZmDGAT1.2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。结果表明,两个玉米DGAT1基因编码的蛋白均属于膜结合的酰基转移酶类MBOAT家族,均含有多个跨膜结构域以及保守的底物结合和催化功能区。两个玉米DGAT1基因的不同组织和发育阶段表达分析显示,两者在胚乳发育期表现出高水平表达;在种子发育期表达模式完全不同,ZmDGAT1.2在种子发育既油脂合成的早期表达水平较高,ZmDGAT1.1在种子发育和油脂合成的后期表达水平更高。多种非生物胁迫处理条件下的qRT-PCR检测结果表明,两个DGAT1基因对多种非生物胁迫的响应模式也有明显差异,说明其在参与逆境胁迫响应方面发挥着不同的作用。

      作者:闫博巍,许晓萱,谷英楠,王玉凤,贺琳,李佐同,徐晶宇

      摘要:选取中国北方生产主栽玉米品种和常用自交系,通过人工接种的方法进行玉米鞘腐病的抗性鉴定。结果表明,139份玉米杂交种中,免疫品种3份,高抗品种124份,抗病品种12份,无感病品种,表明目前生产上推广的玉米杂交种对鞘腐病的抗性较好,鞘腐病的发率病与病情指数正在逐年上升。供试12份自交系的平均抗性水平明显低于杂交种,发率病明显高于杂交种。测产结果表明,产量损失同玉米鞘腐病发病程度呈正比。

      作者:刘俊,许苗苗,王平安,尹海峰,王宽,曹志艳,董金皋

      点评详情

      评论 共0条评论
      发表评论
      • 免费
        咨询
      • 订阅咨询
      • 期刊推荐
      • 联系电话
        发表咨询:023-6549-4411
        订阅咨询:023-6033-8768